广西桂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好服务群众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前不久,广西桂林市首支“社区红娘志愿服务队”在七星区漓东街道空明社区成立。首批39名“巾帼志愿者”为社区青年提供婚介、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宣传文明新思想。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桂林深入贯彻“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以一个个“小切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治理的新需求,以全域视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基层善治助推桂林之治。
党建延伸 激发善治新动能
“以前办事多头跑,现在有事微信联系网格长,问题很快解决,自己都不用跑。”谈起农村“一站双长”治理新模式,荔浦市双江镇双安村村民张为武赞不绝口。
荔浦市紧盯基层治理难题,以144个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站为“一站”载体,整合设置党建网格长、综治网格长“双长”岗位288个,推行村级事务“一张网”机制,累计为村(社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00多个。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说,桂林市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是桂林基层治理的普遍做法。桂林实行三级网格长责任制,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为一级网格长、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二级网格长、村(社区)书记(主任)为三级网格长,推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注重在网格中发展党员,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
“我们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设立党员示范岗、共建责任区,推动党员下沉网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周卉介绍,桂林将全市精细划分为网格5765个、专属网格1534个、微网格28493个,配备专兼职、微网格员3.6万余名。此外,桂林实现全市行政村“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并将其纳入网格化管理。
与此同时,桂林完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站、点)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利用“三官一律”“一村一辅警”“法律明白人”等资源力量,加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州县将红色资源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党建红色“1+3”(即一张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网加一支红色巡逻队、一支红色法治宣讲队、一个红色调解室)促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象山区下放各类执法人员264人,组建3支综合行政执法队,搭建街道综合执法平台,提档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4个,优化服务项目67项,城市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雁山区立足辖区高校众多、治安管理情况复杂的实际,以“党建引领,金盾护校”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强警、校合作,齐心协力助推平安校园建设。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打造“党建+网格”,激励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如今,平安村90%以上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在组里就能得到及时化解。
健全机制 基层治理更精细
“陈奶奶,面煮好了,您慢慢吃,还有什么需要您喊我一声就行!”年逾八旬的陈奶奶是位“空巢老人”。叠彩区清风社区工作人员小唐和楼栋志愿者轮流帮她购买食材、煮饭等,让老人家安心生活。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周卉说,桂林不断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加治理温度。
临桂区增强治安防控合力,将155名禁毒社工、276名扫黑除恶信息员、3324名村民小组长等资源力量融入村(社区)网格。
秀峰区公安机关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完善全域巡逻机制,推动“警社联动、资源汇聚、系统治理、协同配合”。
灌阳县试点推行“警司合署”基层治理机制,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力量,统一办公场所、统一工作职责、统一管理制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恭城瑶族自治县将“警务+服务”关口前移到全县117个行政村。2022年以来,恭城公安干警入户走访13000多户,消除安全隐患600余处,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起。
资源县活用综治视联“一张网”,实现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各项工作的可视化沟通、协调、调度和指挥。目前,资源县县级、7个乡(镇)和75个村(社区)的综治中心视联网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2022年以来,我们推动基层警力向村一级覆盖,组建3支治安问题整治服务工作队,长期驻扎乡镇,配合派出所开展打击、治理、服务、宣传等工作,全县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66.67%,环比下降68.18%。”平乐县公安局局长陈泠志告诉记者,全县10个乡镇、147个行政村建有780支巡防队,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和普法宣传等,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桂林整合调动力量资源,聚力共治、精耕细作,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座”。目前,桂林每个行政村(社区)均有10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培养了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队伍。
据悉,桂林各县(市、区)还结合实际,整合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打造“红色调解工作室”“兰姐调解工作室”和“勇哥调解工作室”等,把群众矛盾巧妙地化解在基层。2022年,桂林市各司法所和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矛盾纠纷1.5万余件,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高位。
科技赋能 便民服务智慧化
安装智能门锁、搭建智慧云监管平台……如今,越来越多的“智慧安防小区”在桂林各城区建成,在加强小区管理、保障公租房依法合规使用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住户安全。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桂林市公安局负责人说,近年来桂林市不断探索创新,从“治理”到“智理”,努力让老百姓的安全得到最贴心的守护。
在恭城县龙虎乡,一块“智慧大屏”吸引了众人注意。记者看到,借助智慧大屏,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辖区内各村口、主要路口等公共区域的画面,及时掌握各村治安情况。
“数字乡村智慧大屏就好比‘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对各村治安状况一目了然。”龙虎乡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智慧大屏为当地社会基层治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效预防偷盗、抢劫、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行为发生。
桂林坚持“规范化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实体化运行”,实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工程,筑实市域、基层、网格三道防线,构建基层善治体系。围绕“打、防、管、控、治”,桂林持续激活“智治”动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雁山、秀峰、象山、临桂等多个城区聚焦科技赋能,增强基层治理“驱动力”;资源、灌阳、全州、灵川、永福等县也不断强化数字化管理,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不仅如此,桂林市政法机关还协调相关部门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各类台账资料,并依托综治指挥中心平台,将市级视联网监控平台和县区级二级平台进行整合联网,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此外,还以治安复杂区和入城口为点,以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大型商场等为面,划分巡控网格,开展全时空、全覆盖巡控,增密巡逻频次,提高见警率。
伴随平安建设的奋进足音,桂林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优化,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环境向新、生活向美,一幅山与水、城与人和谐相融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原文链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