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和谁相处,记住这三句话,你就赢了
文/柏舟
卡耐基曾说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只顾表现自我,而不顾旁人感受的人。
或是好为人师,当众给人挑错并纠正;或是不管他人是否乐意,就一门心思倾诉自己的苦恼。
遇到这类“热心肠”的人,总让人下意识想要远离。
与人交往时,谁也不喜欢高人一头的人,更不会喜欢缺乏界限感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
在社交场,唯有控制好这三种欲望,才会收获受人欢迎的好人缘。
01.克制纠正欲,不自以为是
生活中,从来不乏妄自尊大的人。
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当做准则,把自己的三观奉为圭臬。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对的标准,别人再怎么指手画脚,也只是徒劳无功。
最后的结局,往往是陷入无休止的争辩,谁也说服不了谁。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就曾因纠正别人,被朋友好好上了一课。
有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参加宴会,席间有位男嘉宾发表了一场演讲,并引用了一句名言,说它出自《圣经》。
卡耐基听了,马上起身纠正道:“这句话不是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
那个男人感到很尴尬,但他不相信自己记错了,于是和卡耐基辩论起来。
卡耐基坚定地认为自己不会错,那位男士也对自己的说法深信不疑。
这时,卡耐基的朋友过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那个男人说:“您说的没错,这句话确实出自《圣经》。”
宴会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朋友对卡耐基说:“仅仅是一句话的出处,你何必在大庭广众之下纠正他呢。
这样做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还破坏了宴会的氛围,就连我们自己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为了这点小事,值得吗?”
台湾作家金维纯说过:
很多时候,越喜欢教人做事,就越容易产生误解和争论。
面对不理解的人或事,学会接纳,远比改变要有用的多。
哪怕是关系亲近的人,也要平心静气地讨论,而不是趾高气扬地说教。
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想法,活在自己的生活中。
你手中的度量衡,制定不出对方想要的世界。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懂得压制自己的纠正欲,既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别人。
02.克制分享欲,不过分热情
《人间失格》中有句话:
当你把财物无私地分享给他人时,不仅不会得到对方的感激,还会失去自己的尊严。
而对方毫无代价就能得到好处时,不仅会索取无度,而且还不知珍惜。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施特略就是分享欲旺盛,对朋友太过热情,结果让自己深陷麻烦之中。
施特略是一名水平一般的画家,他的同行看不起他,还常常向他借钱。
而他却每次都尽量满足朋友的要求,不让他们失望。
思特里克兰到巴黎不久,施特略就发现了他身上惊人的绘画天赋。
为此,常常主动在生活上给他帮助。
圣诞节当天,施特略怕他孤单,还贴心地邀请他来过节。
然而,当施特略走进思特里克兰的家,才发现他已经病入膏肓。
施特略急忙把思特里克兰接到自己家住。
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思特里克兰的身体逐渐恢复了。
可没想到,痊愈的思特里克兰,竟然霸占了他的妻子。
施特略虽然有些伤心,却毫无争夺之意,最后还将房子拱手让给了思特里克兰。
可以说,在这场友谊中,施特略是个彻头彻尾的“滥好人”。
他豪无保留地分享,全心全意地帮忙,最后只落得个妻子背叛、朋友唾弃的下场。
就连作者对他的评价也是:
有句话说得好:
我们总是习惯了善良和迁就,却忘了照顾自己内心的感受。
对于不懂感恩的人,你越是分享,就越会给对方提供无数次伤害自己的机会。
即便对方有所请求,也不必有求必应,何况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呢?
年少时,总以为好的关系就该不分你我。
人到中年,才明白,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有所保留,量力而行,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03.克制倾诉欲,不过度消耗他人
每个人都会遇到违心的事情,也都会有悲伤的时刻。
这时,我们就特别想找个人听自己诉说此刻的苦恼。
倘若,不论大事小事,你都要对着别人倾诉,而不顾对方的感受。
很可能,会把朋友推得越来越远。
作家橙子讲过一个故事。
毕业那年橙子在杂志社工作,部门里有个女生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还总喜欢找人诉苦。
“领导又给我安排了太多的事,害我天天加班。”
“今天早上错过公交迟到了,有要被扣钱,哎!”
刚开始,她只是想通过抱怨刷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时间一长,她就成了有名的“祥林嫂”,公司同事见了她都绕着走。
那时,橙子刚好入职,那个女生就整天找橙子倾诉公司的不公。
后来,橙子和朋友讲这段经历时说:“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但我不认同她用抱怨这种处理方式。”
倾诉虽然无伤大雅,但是过于频繁,难免让对方心生抵抗。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受情绪的驱使。
他们会让时间淡化情绪,用爱好转移注意力。
与其向别人倾诉,不妨用爱好填满生活中一切的不平坦。
英国作家马特·海格,患有严重抑郁症,情绪找不到出口,也无人愿意听他倾诉。
于是他开始写小说《活下去的理由》。
小说完结的那天,他惊奇地发现,抑郁症消失了。
他再也不想找人倾诉了,因为他把情绪全都写进了小说中。
当他不再四处传递负能量的时候,他的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
很喜欢一句话: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情绪总要自己来消化。
你的情绪出口是朋友,可朋友的情绪出口又在哪里?
人生实难,坎坷不断,若有幸能倾诉一二,便当感激不尽。
每到困难时刻,都需要自己在孤独中咽下委屈,在沉默中自愈心灵。
倾诉欲越强烈,人生就越是孤独,没有人愿意和一个“祥林嫂”一起交往。
学会接纳现实,不打扰别人,才是每个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04.梅娘说
听过一句话:
放下纠正的欲望,不要好为人师,他人不需要活在你的三观里。
收起分享的欲望,懂得有所保留,他人的生活不需要你的接济。
忍住倾诉的欲望,学会自我消化,他人不是你的树洞,不要随意消耗。
再好的感情,也会被这三种自我感动式的欲望消耗殆尽。
余生,愿你管好嘴、守住心,在任何地方,都能拥有相处舒心的关系。
-END-
标签: